借:银行存款
降低出口退税率不违背WTO的规定。按照WTO的规则,出口退税力度不能**过“零税率”,否则将被视为对出口产品的补贴,受到制裁。但一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目标和财政承受能力,从实际出发,在法定征税税率以内,确定适当的出口退税水平,既可以选择退税和不退税,也可以选择多退税和少退税。
出口退税只是影响外贸出口的因素。在国际市场需求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出口商品竞争力是影响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出口退税之所以能发挥鼓励出口的作用,在于出口商得到国家出口退税后,可以通过降低出口商品价格的方式增强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但劳动力成本、原料成本、运费等都是影响价格的因素,除价格外,技术水平、品牌效应、售后服务等诸多因素也会影响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因此,出口退税只是影响出口商品竞争力并进而影响出口的因素。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货物出口后,税务部门应按照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为企业办理退税,由于税收减免等原因,商品的进项税额往往不等于实际负担的税额,如果按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退税,就会产生少征多退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计算出口商品应退税款的比率——出口退税率。
我不是财政*,只是对出口退税政策略有了解。
我可以从政策和执行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政策上,别的知友已经说过了,国家让部分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出口到国际市场,可以增加我国商品的竞争力,当然这个出发点是很好的,从这个角度说,出口退税的政策非常合理。但是我说了是部分商品,很多商品国家并不鼓励出口,而是以零退税率或者免税政策来规范,所以这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并不公平;另外这样的政策*造成税案件高发,像皮毛,服装,家具,cpu等商品都非常敏感,普通企业出口就指着退税盈利(现在服装出口市场比较难做,利润很低),税务局对这些商品查的很严格,一旦一个环节资料不齐,或者自己前后矛盾,这个退税就退不下来,严重的还要视同内销征税,企业就会亏本。这就是这个政策的弊端。有点好心办坏事的感觉。
执行上,现在普遍需要提供的原始资料是海关报关单和进货,这个大部分企业是可以提供的,这两样东西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从品名,规格,单位,数量都有严格的要求,更麻烦的是后续提供的资料,比如海运提单,装货单,各种合同等。我见过太多企业业务非常正常,肯定不是税,但就是因为一点点小问题而退不了税,税务局按照文件执行,也没有权力搞特殊,企业的办税人员来来回回七八趟后还是无功而返。
去年国家税务总局年终总结会上用大数据表明现在仍然有很多的税案件,具体数字我忘了,所以出口退税仍然会查的严,苦逼的只是基层税务局和外贸公司。
总的来说,这个政策是合理的,但是政策背后执行手段又有非常多的规定,让一个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作用,希望总局可以一些简单高效的文件,既能惠民,又能防。
请问出口退税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明确退税是只退您出口货物在国内负担了的增值税,简单说,你买货物带,就负担了17%的增值税,这个票上一看就知道,您产品退税率是15%,说明您只负担2%的税;
其次看您是外贸企业还是生产型企业,外贸企业退的是你购货物进项税额的15%,生产型用免抵退方法算,大概就是出口货物的币价格乘以退税率,所以你的定价越高,利润越大,但是退的税前提还是你负担过的增值税,更具体的可以加67080130。我可以详细给您讲
后开给国外的你的去国税局申请,不然没有是退不了税的,退税手续很麻烦,要全部做好,遗漏任何一点都不给退,吃进去的不容易吐出来这个是真理